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我就是一只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裡的白菜!”“我們是為了改命啊!”每逢高考前後,衡水中學都會成為一輪熱點。高考前夕,衡水中學高三學生張錫峰的演講,又一次引爆了輿論,迅速擴散。
張同學的演講在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正青春》綜藝節目5月30日播出,題目是“衡水學霸道千萬農村學子心聲”。這個演講的本意是要為衡中學生和衡中模式辯護,“衡水中學的考生,河北省的考生,他們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身上都肩負著整個家族幾個世代的期望,他們不是高考機器,他們只是一群窮人家的孩子,想成為父母的驕傲!”“他們有什麼錯?”就像我們在中學語文教育裡缺少邏輯訓練一樣,這則演講的邏輯是非常混亂的。
張同學一再把衡水學生定位成“普通家庭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其實這個定位就是不合適的。即便是如今的小康社會,即便是不談大城市,大多數農村小城鎮家庭仍然是普通家庭,家境也是普通。普通家庭的孩子立志讓自己變得不普通,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這真的很好。衡中大多數孩子家境可能也不至於淪落到“窮人家”的地步。我們目前大多數人的憂慮,恰恰是孩子們雖然家庭普通,可因為衣食無憂開始“無欲無求”“不知上進”,張同學作為衡中學霸,說出了大多數家長的期待。
可是“他們有什麼錯?”這個問題就問錯了。當前輿論對應試教育的批評,對衡中模式的批評,從來都不是針對孩子們,而是針對教育者和教育機構的。這個問題,已經超越了“學霸”也就是“三好學生”的認知範圍。讓“三好學生”為衡中模式辯護,折射出的是教育者們的眼界和惰性,或許也說明了當前教育裡諸多問題積重難返的某些原因。
衡水中學從周邊地區“掐尖”,把“學霸”們集中在一個學校,造成升學率高的假象;衡中模式把學生們關起來,用盡全力研讀課本,拼應試教育題海戰術,造成學生眼界狹窄;衡中模式收費高,管理嚴酷,學生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其實這又何止是河北省衡水中學,這種模式已經在向全國擴散。上世紀呼籲的“素質教育”被高考分數、升學率衝得飛散,就連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也越來越注重應試教育,變得越來越像衡中。
我也是農村的孩子,我初中讀的是一所鄉鎮學校,那個學校連操場都沒有,因為租給隔壁村裡農民種地了。但我在中小學讀書時,老師們從來都沒有強調過我們是“鄉下土豬”。在上個世紀,我們在學校圍墻,後來在大學圍墻上見到的標語和題詞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向全世界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一切其他國家學習其先進文明成果。那時候也開展了許多教育實驗(實驗學校之名正是從此而來)。那時候書籍雖然不多,但教育改革反對“死讀書,讀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