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進了今年的高考數學試卷。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出這樣的題有利於“國之重器”的傳承,能激發考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
去年7月3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2015年,第一顆北斗三號衛星發射時,我們這支設計團隊共81人,平均年齡31歲。”林寶軍說,美國實現從GPS2到GPS3的技術跨越大概用了20年,我國這支年輕的隊伍僅用時3年零3個月。
全是年輕人,能造小衛星?
在以年輕人居多的航天單位中,小衛星團隊的年輕化程度是出了名的。
林寶軍2009年從北京來上海時,研究院研發、生產、行政人員加起來不到150人。當時,團隊成員在生產製造、研發設計等工作中面臨很多困難。
為此,研究院每年招100名新人,並連招3年。但招來的年輕人幾乎都是剛畢業的研究生、博士生,對於研製衛星這項工作,他們覺得陌生,甚至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我本科讀的內燃機(專業),本來是個柴油發動機工程師。但我也參與了神舟、北斗,你們為什麼不行?”儘管林寶軍的履歷很豐富,包括:內燃機專業本科、計算機專業碩士、軟件控制專業博士、高能天體物理專業博士後,曾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參與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的全部論證工作,但他不愛擺架子,時常用自己的工作經歷激勵年輕同事。
沒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中國,就像行走在黑夜中——關鍵時刻,摸不著路,因此國家對北斗系統寄予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