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 當大街上行駛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石油公司向何處去?
有人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而21世紀驅動我們前行的動力無疑將更為多元、清潔。近年來,我國堅持清潔低碳戰略方向,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此背景下,石油企業何去何從?能源更替變遷有什麼樣的規律?針對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有關專家。
加快轉型應對挑戰
“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是能源轉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表示,作為化石能源,石油在利用過程中難免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因此,石油公司的傳統業務和市場空間將被壓縮,必須加快轉型。
去年,我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將從根本上改變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對能源行業有著顛覆性影響。
另一個顯著的影響是電動汽車的推廣。目前,德國、法國、英國、挪威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發布了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曾發布消息稱,將適時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推出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有望提速。
在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國內外石油公司紛紛加快轉型步伐。
去年,大部分國外石油公司下調了產量目標,大幅削減或推遲投資,國際大石油公司未來幾年的勘探投資降低了40%。歐洲石油公司道達爾甚至退出了美國石油協會,更名為道達爾能源,並收購了多家可再生能源公司,稱未來10年石油產品銷售占比將從55%降至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