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金融改革不停步
http://www.CRNTT.com   2021-06-24 10:45:54


位於臨港新片區滴水湖西島的中銀金融中心項目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去年年初疫情爆發後,中國內地進入全面抗疫狀態,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當然,經濟也受到較大的影響,付出了較大的成本。去年一季度GDP增長率大幅下降6.8%,大量的人財物分配到抗疫第一線,為疫情安排的直接財政支出估計已經超過3000億元。在疫情爆發後中國經濟最困難、下滑最快的時期,只有兩個行業對GDP的貢獻為正,一是大信息科技行業,一是大金融行業。

  中國經濟的韌性之處就在於,當疫情導致線下經濟處於休克狀態、一片靜寂的時候,線上中國、數字中國構建的經濟循環體系,承擔起了保障人們日常生活生產的責任。這表明病毒再肆虐,傳染性再強,也只能在線下和物理空間傳染,無法傷害網絡和數字世界。這是中國最近十年,堅持走數字化道路所積下的“國運”。

  大金融體系也在本輪疫情危機中承擔起社會責任。一方面,近期中國的大金融業逐漸摒棄金融自由主義的泡沫浮華,堅持走“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正道。當疫情危機導致大批脆弱的中小微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時候,中國的大金融業承擔起了社會責任,沒有因為疫情導致信用風險驟增而大幅減少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反而成為令人尊敬的“逆行者”。疫情期間,中國金融業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社會融資估計超過6萬億元,同時銀行業對中小企業減費讓利1.5萬億元。

  利率市場化掀新篇

  另一方面,大金融行業最近幾年加速推進的信息化、數字化戰略,在疫情危機中也彰顯出強大的力量。統計數據顯示,在各產業數字化程度的行業排名中,大金融行業位於第一。其中,各子行業的排名分別是保險、證券和銀行。可以說,中國大金融業的數字化程度,無論是數字基礎設施還是數字金融服務,已經位列全球第一。正是因為這種科技力量,才使得中國金融業在疫情爆發後,能夠及時迅速的將業務在線上完成,成為疫情期間仍然正常營業的不多的行業之一。這與大金融業多年來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同時也不斷培養客戶接受線上服務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