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加快健全社會責任儲備。構建以中央儲備、地方儲備、應急成品糧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為一體的儲備體系。建立合理的企業儲備,探索更多市場化手段提高企業積極性,實現政府儲備與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有機結合。
(二)強效能:優化中央儲備糧油品類、規模和布局
隨著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和產銷格局變化,綜合考慮糧食產量、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應急保障等因素,堅持安全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優化糧食儲備的品類、規模和布局,確保糧食儲備的區域布局、品種結構與糧食生產結構和居民消費結構保持契合,實現糧食儲備保障機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是優化中央儲備規模,增強中央儲備調控的數量基礎。從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抵抗重大風險挑戰的角度出發,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布局規劃為依托,進一步充實中央儲備數量。在科學計算庫存消費比的前提下,以保證居民口糧為基礎適度調增儲備規模,增強調控的物質基礎。
二是適應新時期消費需求調優儲備品種結構。堅持大食物觀,適當增加玉米和大豆儲備比例,建立大豆收儲體系,滿足國內優質蛋白和畜牧產業需求。優化儲備產品結構,適當提高成品糧油儲備占比。優化原糧成品糧結構,結合低溫儲備庫建設可儲備一定比例的保底成品糧,通過購買優先糧權或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的方式,要求加工企業保證一定量的成品糧庫存。
三是以糧食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儲備布局。“十四五”期間,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載體。儲備布局應隨著我國糧食產銷趨勢的變化、糧食國內外流通格局、進口格局、加工產業布局等進行相應優化調整,中央儲備應在大城市群、重要物流節點、進境港口(口岸)、大型產業園區布局,提高穩定市場、服務產業經濟能力。
(三)轉方式:建立儲備規模動態調整機制,強化儲備運營管理
轉變傳統的糧食運營管理方式,採用“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市場監測預警,探索建立糧油儲備動態調整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