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尋根問祖、證經補史的使命,中國第一代考古人李濟、董作賓、梁思永等分赴多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先後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山東章丘城子崖遺址等重要遺存。
“百年考古,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一系列重要遺址,建立了考古學分期標尺,理清了發展譜系,證明從古至今中國文化的發展是一脈相承、不曾間斷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以考古發現為基礎,通過整合考古材料和文獻材料,中國考古學界提出了有充分依據的更為可信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
如今,仰韶村遺址的第四次發掘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依托愈來愈豐富的考古材料,遠古先民的社會生活圖景被不斷還原。
求索:不斷延伸的歷史軸線
“仰韶村遺址的發現,將中國史前社會發展史從文獻記載的夏商時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成為研究中國早期文明化進程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支點。”陳星燦說。
經過百年來的不斷探索,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漸清晰。作為中國分布範圍最廣的考古學文化,仰韶文化涉及10個省區,延續時間長達兩千餘年。有學者認為,仰韶文化在黃河流域持續穩定發展,並強力向四方施加文化影響,為後來統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形成了“早期中國文化圈”或者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
“修國史,寫續篇”,從李濟、梁思永到夏鼐、蘇秉琦,幾代考古人秉承初心、篳路藍縷,通過對一個個重大文化遺存的發現和發掘,中華文明的歷史軸線不斷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