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網評:解讀關鍵問題 把脈中國經濟
來源:中證網 作者;餘世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發展大分工中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借助人口紅利等要素禀賦優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當前,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充分認識內外經濟環境和發展趨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蔡昉等近日出版的新書《雙循環論綱》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該書對核心技術自主發展、人口老齡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議題,給出專業性解決方案。
書中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呈現長期停滯趨勢,逆全球化浪潮加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尤其是發達經濟體,正在陷入以低增長、低利率為特征的停滯狀態。以美國為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展望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12年(1996年-2007年),美國GDP實際年均增長率為3.27%,而危機後的12年(2008年-2019年),美國GDP實際年均增長率僅為1.69%,下降近一半。根據IMF預測,從2008年到2025年,美國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還將進一步下滑至1.56%。
自2010年以來,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潛力不斷釋放,這有利於中國形成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服務性消費占比在繼續提升。但也要看到,相對於物質性消費,服務性消費的可貿易性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這為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以強大的國內需求聚焦全球優質資源,提供了進一步發展條件。
中國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規模達到99.09萬億元,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為14.3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6.4%。2009年至201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28%。GDP的規模和增速效應,既體現出中國經濟體的強大生產能力,也反映出中國市場的超大規模需求能力,這是中國經濟總量和市場規模獨特優勢的重要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