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網評:書店從來不是“情調氣氛組”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吳迪
近日,某知名網紅書店因深陷“關店潮”受到關注。其在關停北京、成都、西安的部分門店後,又相繼關閉了深圳、廣州的多家門店。目前,不少網紅書店紛紛著手戰略調整,他們或許已認識到,光靠形式上的“顔值”救不了實體書店,還得找到真正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近年來,有不少網紅書店都曾迎來高光時刻。有的因獨特的裝修設計、消費體驗,成為一些網紅的打卡地、擺拍取景地,吸引了一批批粉絲前去“拔草”。
幾年前,我曾慕名光顧北京一家新開業的網紅書店。與傳統書店相比,這裡與其說是有閱讀氣氛,不如說更有消費人氣。店內的燈飾、卡座吧台,以及內嵌的茶餐廳等設置,讓這裡更像是一個盛放“小資情調”的盒子,一些顧客或倚在落地窗前拍幾張“慵懶午後閱讀時光”的照片,或端一盞咖啡邊品鑒邊翻書……
從當時的熱度看,“傳統書店網紅出路”的形勢似乎一片大好。可沒想到短短幾年間,大部分網紅書店就經歷了資本青睞—注資—擴張—撤資—萎縮的過程。
從顧客角度看,真正閱讀的人未必喜歡熱鬧,而光顧網紅書店的更多是追求新奇消費點、蹭熱度的人。特別是,當前不少社交平台上點贊、評論等功能的激勵和關注效應,讓人們更願意到網紅打卡地“到此一游”,至於是網紅書店還是網紅飯店,並不重要。就像去奧運冠軍、各路網紅家門口打卡的人一樣,當收獲過點贊和流量後,熱情漸漸就退了。
從資本的角度看,其向來是利聚而來利盡而散——網紅書店有流量時便是投資風口,資本可以加速布局,而當人氣帶不動流量時,便是撤資之時。書店被捲入其中,擴張、萎縮,似乎多少有些身不由己。加之,運營管理上缺乏契合實際的長遠規劃、市場研究、讀者群分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也在意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