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此前,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低於榮枯線,9月份為49.6%,10月份為49.2%。在經歷了連續兩個月低於榮枯線之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新位於榮枯線之上,意味著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再次釋放出中國經濟穩定持續恢復的信號。
中國經濟網發表專欄作者喬瑞慶文章認為,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是保供穩價政策效果的直接體現。10月中下旬以來,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加快落地,能源和基礎原材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進而帶動了價格增速回落。製造企業原材料壓力有所減緩,生產積極性得以增加,生產活躍度持續提高,PMI自然有所回升。
文章稱,企業穩則經濟穩,企業活躍則經濟活躍。保供穩價,保供是手段,穩價是中介目標,以價格穩定助力經濟穩定恢復才是最終目的。保供穩價一方面減緩了企業成本壓力,激勵了生產;另一方面保持了物價穩定,增加了居民實際收入,刺激了消費。因此,要激發企業活力,保持製造業在擴張區間,夯實實體經濟基礎,進一步增強經濟穩定恢復力度,必須在保供穩價上持續發力。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肆虐,最新發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對全球供應鏈暢通構成新的威脅,全球通貨膨脹趨勢或將延續。國內疫情呈現散發狀態,大宗商品價格仍然高位運行,給中下游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帶來成本壓力。因此,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新的壓力和挑戰,保供穩價政策力度只能增強,不能減弱。
文章指出,保供穩價,首先要多措並舉穩定能源和基礎原材料供給,切實緩解供需矛盾,有效減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向國內傳導,以真正減輕企業成本壓力。其次要堅定不移地幫扶中小微企業發展,把減稅降費、金融服務、賬款清欠、創新支持等多個方面的政策落實到位,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從而豐富供給、穩定就業、提振需求。
此外,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是保供穩價的必要條件,保供穩價也為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提供了現實基礎。在穩增長和防通脹的雙重壓力下,貨幣政策不能偏向寬鬆,更不能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至關重要。只要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保供穩價就擁有良好的貨幣環境,即使短期內供需矛盾導致物價上漲,也不會長期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