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時配送市場訂單量同比增速翻倍,交易額也突破百億元,這也帶動2015年前後賽道的融資熱潮。在此前後,作為物流業的“最後一公里”,同城即時速遞迎來眾多參與者,既有美團、餓了麼等本地生活電商設立的餐飲外賣配送業務,也有以順豐同城為代表的快遞巨頭,還有並無任何流量背景的閃送和發家鄭州的UU跑腿等“草根”獨立第三方,共同組成城市物流微循環市場系統的動脈。
從上個世紀開始,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就先後問世。為何近些年來,即時配送的硝煙戰才被點燃呢?
杜尚驫認為,與三方面主客觀因素有關。第一是技術原因,尤其以4G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把溝通成本迅速拉降,使各平台可以在市場需求出現後迅速作出響應。第二是需求原因,隨著外賣和新零售產業的發展,相較於傳統快遞更快的即時物流需求爆發性增長。第三是個性化消費潮的帶動,繼重社交(例如線下聚餐)和輕社交(例如微信溝通)之後,“中度社交”崛起。“比如,閃送起來之後,倘若一個人現摘了草莓,就可以實現在1小時內分享給朋友。”
這也形成為快遞物流的不斷迭代。在杜尚驫看來,1.0為依賴電商件的傳統快遞服務模式;2.0階段為以京東為代表的自建倉儲模式,可以實現當天早間下單午後送到;3.0階段則是在2015年前後,隨著新零售和外賣需求的增長,比前一階段更為即時,通過商流和物流的緊密配合,實現1小時送達。
值得注意的是,在沉寂多年之後,伴隨著前述參與主體激烈競爭基本告一段落,資本再次迎來搶灘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