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記者從17日召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題推進會獲悉:2021年,各中央企業、各地國資委和地方國有企業掛圖作戰、跑表計時,實現三年改革任務70%的年度目標,取得一系列重要階段性成果。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前置事項清單全面制定並落地見效,全部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和地方一級企業、絕大多數中央企業和地方重要子企業制定了清單,進一步釐清黨組織與董事會之間的權責邊界。各級國有企業基本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子企業層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數的比例分別達到99.3%、94.2%。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黨政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所管理企業中公司制企業占比97.7%,地方國有企業中公司制企業占比99.9%。
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系統深入。中央企業完成一系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持續加大。通過吸收合併、股權轉讓、注銷等多種方式,中央企業壓層減戶、縮短管理鏈條,全年共“壓減”法人戶數2906戶,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有力有序清退低效無效資產,全國範圍內納入名單的“僵屍企業”已處置完成2.5萬家,處置率超過95%。中央企業“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完成率達86.9%,地方“兩非”“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理退出完成率達87.9%。中央企業重點虧損子企業三年減虧83.8%,地方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完成率達90.1%。
科技創新政策效果顯著。各中央企業和各地普遍制定並落實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政策。中央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其中工業企業達到2.9%。此外,打造“策源地”和“鏈長”企業邁出實質性步伐,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量質齊升。
三項制度改革大範圍破冰破局。經理層成員已簽訂契約的中央企業子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占比分別達到97.3%和94.7%,基本建立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2.9%、37.7%,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5%、3.0%。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已開展過中長期激勵子企業占具備條件子企業的85.9%,惠及27.6萬人,覆蓋範圍和激勵人數均創新高。不少企業和地方還結合實際探索開展了骨幹員工跟投等措施。
國資監管體制進一步健全。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目標提前完成。各級國資委強化履行國有企業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和負責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三位一體”的職能配置,監管職責定位進一步明晰。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相銜接的出資人監督閉環逐步完善,中央企業內部協同高效的“大監督”模式加快建立。
“2022年是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要確保上半年在重點難點任務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完成主體任務,在黨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各項任務,今年底前完成掃尾工作,實現全面勝利收官。”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會上表示,要抓好六方面重點工作:深度推進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切實提升董事會建設和運行質量;緊緊圍繞提高效率激發活力,推動市場化機制各項措施全面走深走實;科技創新激勵更精准更給力,打造一批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瘦身健體,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因企因地因業分類改革,抓重點抓關鍵提高精准性;全面強化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推動國資監管效能和優勢充分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