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林傑 |
牛林傑: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的中韓關係
2022年中韓即將迎來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來,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韓兩國在政治安全、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得到不斷深化。但近年來,美國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者”,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並不斷向傳統盟友國家施壓,促其共同參與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韓國是中國的近鄰和戰略合作夥伴,同時又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中美戰略競爭的加劇對中韓關係正在產生重要影響。
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韓關係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政治和安全領域的信任危機、經貿和科技領域的供應鏈脫鉤、人文社會領域的負面認知等。
韓國作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盟友,是支撐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重要合作夥伴。美國出於遏制中國的目的,先後採取了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向韓國發出邀請其加入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的信號,要求韓國參與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重建,阻止韓國企業向中國轉讓尖端核心技術等措施。面對美國的外交壓力和各種誘惑,韓國正陷入戰略選擇的困境。2021年5月19日至22日,文在寅總統訪問美國,韓美在聯合聲明中首次公開提及台海問題,引起了中國方面的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外,韓國在派遣北京冬奧會外交代表團的級別方面也深受美國抵制政策的影響。韓國在一些涉及中國的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等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向美國靠攏,給中韓兩國政治互信帶來了隱患。
在經貿和科技領域,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加強在半導體、汽車電池、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領域的合作,試圖繞開中國,重建“供應鏈”體系,這可以看做是美國為今後進一步升級對華技術封鎖的提前佈局。美國在尖端技術領域與中國“脫鉤”的做法,造成韓國面臨“非此即彼”的艱難抉擇,與中國的正常貿易、供應鏈合作、科技合作等深受影響。比如,最近一家韓國知名企業為了擴大在中國的晶片產能,打算購買荷蘭阿斯麥爾(ASML)公司的光刻機運往中國,卻遭到美國政府的極力阻撓。雖經韓國多方協調,該計劃最後仍以失敗告終。隨著中國《反對外國制裁法》的公佈實施,韓國一旦跟隨美國參與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中韓關係必將產生新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