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不僅是近些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而且也是國家中長期發展主要目標。這就要求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作用,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以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其中,推進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要素再配置則是重要的微觀機制。
要素再配置驅動治理提升
經濟參考報發表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程俊傑文章表示,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需要提升鏈條治理,以降低交易費用,形成共生利益,化解市場失靈。治理的核心就是“鏈主”控制。當前,中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治理,重點是加強產業鏈“鏈長”統籌協調,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作用。
一是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中國不乏一些具有邁向世界一流潛力的“鏈主”型大企業,在技術、資金、規模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但多數對產業鏈、供應鏈的資源整合和集成創新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大企業不應僅聚焦於簡單的成熟領域,也不應忽視企業邊界過於追求垂直一體化,而應勇於向複雜的前沿領域拓展,加強外包合作,優化企業分工,從而實現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引領。這就需要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加速各類要素合理流動,繼續放寬市場准入,提高配置效率。
二是發揮中小微企業的協作配套作用。很多戰略性重點領域要實現快速崛起,光靠少數大企業也是不夠的,需要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協作配套和聯合攻關。但很多中小微企業通常是游離於整個鏈條之外的,無法進入大企業的採購名錄、行業協會的企業名錄。突破的關鍵就是通過鼓勵科技創新、創業來引導高技能人才、資金等要素進入具有較高盈利潛力的中小微企業。
三是發揮“鏈長”的統籌協調作用。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市場和政府更好結合。產業鏈“鏈長”通常由區域行政長官擔任,其優勢不在於專業能力,而在於強大的資源整合協調能力,可以促進生產要素跨企業、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合理流動,實現配置效率的提升。
要素再配置促進“隱形冠軍”培育
文章指出,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需要強化鏈條主體。除了壯大少數“鏈主”企業,還要培育一大批擁有核心技術、關鍵工藝和重要產品的“隱形冠軍”。缺少隱形冠軍是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基礎材料、零部件、加工設備等關鍵領域易被“卡脖子”的重要原因。中國應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基礎上,發揮中間品需求和產權激勵的積極作用,鼓勵企業長期專注於產業鏈、供應鏈細分領域,不斷投入,積極創新。
一方面發揮中間品需求的市場效應。由於技術或工藝原因,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很多中間品需求都依賴於外部供給。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在很多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上的領先最初都是靠需求驅動的。國內的生產企業要根據需求反饋對技術、工藝進行長期反覆的試驗、改進和創新。發揮中間品需求的市場效應,就是要鼓勵上下游企業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探討技術、工藝改進方向和方案,本質上是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進行市場化再配置,從根本上解決生產企業長期專注於細分領域的能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