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據大公報評論,資深媒體人潘麗瓊表示:最近看到習近平主席走訪農村的一個視頻,令我有很大感觸,也給予我極大啟發。期望香港的管治者,能對社會最底層真心關懷,願意走入群眾,樂於聆聽、敢於承諾,敏於執行、矢志達標。
這個視頻只有兩分鐘,記錄了習主席到不同農村視察的片段。短視頻的第一句話便道出了習主席對人民的關心:“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春節,過好新年……”習主席走訪不同的鄉村,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習主席說:“大家跟我說了很多心裡話,我一直記在心上。”視頻的最後,是習主席四句直抵人心的溫暖新春賀詞:“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過去多年來,國家一直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鬥,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決心,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這段視頻給予香港從政者的三大啟示:
第一,要敢於立下硬指標。香港不管是接種疫苗,或遏止疫情,為何不可以定下時間表?例如要求何時達到八成或九成接種率,形成免疫屏障;又如設立大數據追蹤病毒源頭、果斷地進行檢測等,必須走在疫情之前;再如推行改革性的房屋政策等,都是不能繞道、不要怕難。
第二,關心困難群眾。疫情肆虐踏入第三年,香港低下階層,由小商戶到小市民都飽受經濟打擊。管治者不是高高在上,要走訪不同角落聆聽市民的心聲。親自感受市民衣食住行的實況,從互動中去優化施政。
第三,“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政善治的思想。香港從政者要敢於立下宏願,敢於面對反對聲音,敢於果斷施政。香港抗疫一直在兩種模式中搖罷不定,未來必須果斷“清零”,早日戰勝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