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還有更多“遺毒”要清掃
http://www.CRNTT.com   2022-02-27 03:27:23


 
  “中國行動計劃”也給美國國內針對亞裔、特別是華裔的種族歧視行為火上澆油。《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021年12月公布的統計顯示,截至當時,“中國行動計劃”共涉及77個案例,148人受到指控,其中近九成是華裔。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在談及陳剛的遭遇時說,“這是對所有華裔美國人的攻擊,尤其是在學術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每一個非本土出生美國公民的攻擊,他們被告知‘我們並不真正信任你’”。美國華裔眾議員趙美心在司法部宣布終止“中國行動計劃”後發表聲明稱,該計劃毀了亞裔美國人的職業生涯,阻礙亞裔追求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學術專業,並強化了“有害的刻板印象”。彭博社援引維權組織的數據說,“中國行動計劃”反映了美國針對亞裔族群的種族偏見不斷加劇,正是這種偏見導致2019年至2020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事件增加了71%。這種針對華裔專家的恐嚇行為不僅在社會層面製造出“反華”“恐華”氛圍,也令其他少數族裔憂心自己會不會是美國政府的下一個打擊對象。

  “中國行動計劃”更是對中美科技和人文交流造成了巨大傷害。美國《大西洋月刊》2021年12月18日刊文稱,“中國行動計劃”營造一種扼殺科學合作的恐懼氛圍,並可能趕走出生在國外但本可在美國有所成就的科學家。在國際社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需要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各國科研人員和專家學者加強合作的背景下,美國不斷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破壞兩國科研領域交流的行為,只會製造越來越多敵對行為。《科學》雜誌主編霍爾頓·索普2月24日撰文稱,“科學進步依賴於合作,依賴於招募最優秀的人才來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依賴於向全世界公布這些發現。因此,將科學設定為與其他國家的天才科學家競爭,並將其設定為藏有不能廣泛分享的秘密,這與科學界的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

  歸根結底,“中國行動計劃”是美國反華“政治病毒”毒化兩國關係的典型案例。中美科技、人文領域的交流往來,本應成為兩國關係的“緩衝區”,美國政府在這一領域大搞泛政治化、泛國家安全化和泛意識形態化,無疑會給兩國關係造成基礎性傷害,這種狹隘和封閉的心態也終將傷及美國自身。美方應徹底消除上屆政府的“遺毒”,停止編造借口抹黑中國,停止干擾中美各領域正常交流和合作,多做有利於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事。(聶舒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