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肯記得,當村民了解到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後,發現受傷的雪豹,會主動找到她所在的工作站求助。
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在保護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三江源瀾滄江源頭、青海玉樹的毛莊鄉的“社區保護”模式和“生態服務型經濟”理念,在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的論壇上得到國際認可。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公益組織和當地社區的共同合作下,牧民不僅可製作藏傳手工藝品增加收入,也能結合傳統知識開展生態保護,獲得工資補貼。論壇上,毛莊鄉“半邊天”婦女合作社的阿寶承諾,今後將繼續保護草原,保護和監測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變化,保護瀾滄江水源頭,監督水質的變化。
從草原利用者到草原保護者,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牧民參與機制,現已吸納了1.72萬牧民持證上崗,作為生態管護員和巡查員。在地廣人稀的林地雪原,他們“點成線、網成面”,成為守護“中華水塔”的生力軍。
一代又一代的力量在三江源匯集。曾經,有“環保衛士”索南達傑用生命捍衛可可西裡的土地與生靈,如今,一批批的志願者前來加入到當地的生態科研工作中,參與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的訪客,也用行動保護人們的共同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