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免費WiFi存貓膩”引發社會關注。節目中測試發現,打著提供“免費WiFi”連接服務的應用程序,下載後不僅連不上,還暗藏多重暗門,存在未經授權收集用戶信息、暗藏廣告鏈接、自動安裝廣告程序等行為。節目中,一些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操縱數據、非法收集用戶信息,規模之大、涉及範圍之廣、手段之隱蔽讓人震驚。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對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提升,所創造的產品和服務為國民經濟各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而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門邪道的心思,把本應該用在正途的信息技術,打著各種幌子,翻新花樣攫取用戶信息,有的甚至造成違法犯罪行為。
針對利用信息技術的違法違規行為,我國已經出台多項法律規範,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國家網絡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都為執法提供了法律支撐。在網絡已經深入到生活各方各面的今天,我們更要重拳出擊,不讓信息技術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凶。
同時,我們還要加強信息化打擊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讓網絡欺詐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隱蔽化。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利用信息技術打擊信息技術違法亂紀行為的能力,通過跨領域、跨部門合作,不斷改進監督技術和手段,更好地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暢通投訴與問題處理渠道。看似小小的“免費WiFi”問題,暴露出的是網絡建設中的不足。只有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信息化成果才能惠及億萬群眾;只有讓人民群眾參與到網絡建設中來,才能對違法行為進行持續有效的打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暢通投訴與問題處理渠道,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治理水平,一起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