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敬畏歷史 保護好文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14:05:50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網評:敬畏歷史 保護好文化遺產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孫現富

  陝西省西安古城墻上設置8000多個監測點位,及時發現病害、進行險情評估,對歷史文物開展“預防性保護”;山西省平遙古城內,通過對私有產權居住性質的傳統民居進行保護修繕補助,讓千餘間民居掛上“歷史建築”的標識牌;河南省鄭州市遺址生態文化公園裡,“地下氣象萬千,地上綠樹葱蘢”,市民在內休閑娛樂,與古遺址保護利用共榮共生……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歷史文化遺產傳承華夏文明,印記文化自信。2000多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有效實施;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國有可移動文物豐厚“家底”得以摸清;建立文物違法案件督察約談機制,開展衛星遙感監測,完善違法舉報受理機制……隨著我國文物保護力度顯著增強,文物保存狀況得到持續改善。

  但也要清醒看到,許多歷史文化遺產面臨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等問題。其中,有自然災害的因素,如風化沙化、地震洪水等;也有技術保護、財力保障等不夠的問題。關鍵是,在個別地方,黨員領導幹部思想出了問題,政績觀走了樣,認為文化遺產保護妨礙地方經濟發展,在思想上不願為,行動上不作為。更有甚者,過度追求洋建築,搞大拆大建,丟掉了地方特色,忘記了田園鄉愁。

  保存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華夏文明的命脈,保護文化遺產也是敬畏歷史的生動體現。要自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建設、經濟發展的關係,築牢文物安全底線。既要禁止破壞性開發,也要防止建設性破壞,對文物項目的維修要堅持保護第一,做到修舊如故,科學修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