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廣州科技大腦”探索構建數字治理生態圈
http://www.CRNTT.com   2022-04-02 10:54:49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數字生態下,如何打通數據壁壘,強化跨部門、跨層級和政企共建數據共享機制?去年以來,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以下稱廣州市科技局)著力打造“廣州科技大腦”,構建高效流通和深度互動的數字生態。3月31日,由普華永道、中山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所等多方機構聯合主辦的2022年度“數治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治理創新案例遴選活動”結果出爐,“廣州科技大腦” 入選本年度數治灣區“特邀案例”。

  “該案例從科技項目評審和補助為切入口,以問題為導向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具有較強的複制推廣價值。”遴選委員會認為,案例沒有局限於單一部門、單一領域的權責,而是積極聯動上下級部門、橫向部門,打破藩籬、共建共享,在構建數字生態和數據流通機制上有了初步的嘗試,推動了數字治理從技術革新走向治理系統的重構。

  傳統科技業務管理系統的業務對象指向“科技項目”,將科技項目的遴選評審和結題驗收等過程管理作為系統設計的核心主線,扮演科技項目管理工具的角色,而非服務創新發展的數字平台。

  “廣州科技大腦”以打造廣州科技資源高度集聚、高效流通和深度互動的數字平台為目標,將服務對象回歸到從事創新活動的“人”。“從醞釀到上線應用,歷時1年,‘廣州科技大腦’實現了六個一的‘小智慧真方便’。”據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孫翔介紹,“六個一”包括“一鍵檢索”一網打盡、“一次填報”多次調用、“一鍵調取”無需填報、“一鍵簽章”無需跑腿、“一次確認”直接領錢、“一體辦公”提升效能。

  在“廣州科技大腦”,企業可以找到發展所必需的場地、人才、資金、設備等科技創新資源;投資機構可以高效挖掘有成長潛力科創企業;科研人員可以了解國家、省市科技資訊和學術動態,也可以主動推送自身科研成果,尋找合作夥伴等。

  廣州市科技局還專門制定了“免申即享”工作方案,將資助範圍明確、審核標準清晰、比對數據齊全的、面向企業的後補助類項目,納入“免申即享”試點範圍。將原有的“提交申請、政府再審”管理模式轉變為 “系統智審、確認申領”的主動服務模式,徹底免去企業申報項目環節。

  同時,通過優化科技項目申報流程,廣州市科技局推行項目管理全流程“無紙化”;通過精簡項目申報材料,分類實現“輔助填報”“少填報”和“零填報”;通過科技政策量化和標準化,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主動轉變。

  “我們以‘小智慧’理念為指引,一‘腦’滿足用戶申領補貼獎勵的多樣需求,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甚至‘免申即享’,讓‘數據跑路’取代‘人員跑腿’。”孫翔說。

  “小”智慧背後依靠的是大數據支撐“大”改革,廣州市科技局打通省科技管理部門專家庫數據,拓寬科技項目評審專家資源;拓展與其他業務部門數據互通共享,“廣州科技大腦”已與40個單位建立數據接口,實現跨層級、跨部門協同以及政企數據的全要素鏈接,實時感知科技企業和科研人員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和輔導,實現政務數據的“場景化”共享和“社交化”應用。

  未來,“廣州科技大腦”模式將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推廣應用,成為灣區數字治理生態的一環,更好地輔助決策、服務產業,讓“廣州科技大腦”成為“灣區科技大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