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此,北約在冷戰後的轉型及軍事能力擴張表明,作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所主導的軍事同盟機制,北約並非致力於全球共同安全或真正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儘管北約在維和等領域作出過貢獻,但在沒有任何力量可與之匹敵的條件下,其根本目的只能說是為了維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絕對和持久的安全優勢,謀求對任何潛在威脅其安全的外部力量的壓倒性威懾力。
不斷膨脹的體量與野心
為追求絕對安全,在冷戰結束後北約進行了多輪快速擴員,不斷干預國際地區熱點事務,並通過實施地區政策,加速對亞非等地區安全介入。
第一,實施東擴。冷戰結束後,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前後進行了多輪東擴,包括1999年吸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2004年吸收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2009年吸收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2017年吸收黑山,2020年吸收北馬其頓等。通過上述幾輪東擴,北約成員國從12個創始國擴張至30個成員國,幾乎將蘇東集團的中東歐部分都囊括進來,僅波黑、烏克蘭等少數國家未被納入,不過北約也與其中一些國家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建有夥伴關係。通過上述東擴,北約將地緣政治中東歐這一“破碎地帶”整合進“歐美”同盟,以達到西方控制廣闊歐亞地帶的地緣政治目標。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最終未能加入北約,北約地緣政治攻勢遂演變成如今針對俄羅斯的軍事威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