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逢瑛。(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桃園4月13日電(記者 黃文杰)俄烏戰爭持續40多天,戰火不斷,普京誓言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方明確拒絕所謂“去軍事化”的要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胡逢瑛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去軍事化”是短期,但是“去納粹化”是長期,因為處理烏克蘭極端武裝營十分棘手,極端份子狹持人質造成俄軍清剿打難度。此外,烏方有虐待戰俘與攻打平民的行為,卻顛倒栽贓,影響全球視聽,羅織成為俄軍的戰爭犯罪,構成西方經濟制裁的理由。
她說,俄羅斯特別軍行動這麼久,不斷深入烏克蘭東部,俄國也慢慢掌握美國在烏克蘭境內的軍事部署和生化實驗室的具體狀況,成為美俄地緣博弈的安全困境。在國際視聽資訊總體設定在仇俄的偏頗和渲染報導下,俄羅斯如何透過安全擔保讓烏克蘭排除外國軍事基地和軍事武器,會成為最後和平協議談判的困境,需要中印等大國來協助。
胡逢瑛,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大學(MGIMO)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俄羅斯媒體與外交,俄羅斯政治傳播與國際新聞,俄羅斯文化與國情,現任教於元智大學。
普京2月24日黎明出兵烏克蘭震驚全世界,迄今超過一個月,西方媒體報導,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做出許多殘酷暴行,回顧俄國出兵,普京誓言要將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俄國民眾也認同普京的說法。烏方明確拒絕所謂“去軍事化”的要求,因為具體的安全保障對烏克蘭來說非常重要。
胡逢瑛解釋,俄烏武裝衝突,不能算是戰爭,他們之間屬於代理人的武裝衝突,因為俄烏雙方之間並沒有正式的宣戰。美國暨北約在這裡利用戰爭法空隙,自己可以參戰卻不派兵,而是長期透過北約軍官對頓巴斯武裝營的訓練,並且暗地裡參與戰事的指揮。公開送武器則表達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以規避參戰責任並且不會產生屍袋效應,變相讓烏克蘭人去犧牲,罵聲轉向俄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