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歷史小說應兼容真實性與藝術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0:33:03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處理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係,是歷史小說創作者繞不過去的課題。歷史小說的創新不只是技術性的創作手法,還必須具備一種連接當下、關切時事的情懷。歷史小說的真實性與藝術性兩者並臻,才能誕生新時代的經典之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古與今、守正與創新,是當代作家繞不過去的重要命題,這一點在歷史小說寫作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歷史學者力求真實性,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而小說家的內心卻總懷有一種衝動,為歷史多添加一些戲劇性,盡量讓它變得好看。真實性與藝術性,這兩者之間當然沒有非此即彼的矛盾,但仍然存在一個平衡與調和的問題。

  處理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係,是歷史小說創作者繞不過去的課題。真實性與好看,哪個更重要?過度拘泥前者,往往失之呆板乏味;一味追求後者,則有篡改虛無之嫌。歷史文學的黃金平衡點究竟在哪裡?這些是我在創作《長安十二時辰》《兩京十五日》等作品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在我看來,若要釐清真實性與藝術性之間的關係,需要創作者加深對守正與創新的認識。

  “守正”,需要我們尊重歷史真實。歷史小說與別的文學題材不同,它基於真正存在的歷史,其文學魅力,很大程度源於這種真實感。譬如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無論多麼尊劉抑曹,也不會改寫三分歸晉的歷史進程;無論“狀諸葛之多智”到什麼程度,也要面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這種無可改變的史詩感,恰恰是《三國演義》最具魅力的地方。與之相對照的是,上世紀20年代,有人寫了一部《反三國演義》,大筆一揮,讓蜀漢統一天下,痛快是痛快,藝術價值卻無甚可觀。足見對歷史基本事實的尊重,是此類小說創作的一個大前提。史實的皮之不存,藝術的毛將焉附?

  當然,再高明的歷史學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還原歷史。因此對於文學創作者來說,在把握“守正”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要在歷史空隙中填入一些原創要素,通過發揮文學想象力,賦予發生在古代的故事以現代意義,這就離不開創新意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