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現代農業裝上“數字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7:26:35


 
  “以前種大棚,掙的是辛苦錢。三九天卷簾子,人爬到棚頂,大風刮在臉上那叫一個冷,手牽著尼龍繩,扯動上百斤的草簾,有時腿都站不穩。”老崔細數變化,“自從裝上智能卷簾機,省勁多了。咱點點手機,卷簾機就自動開啟,幾分鐘就能搞定。”更讓老崔高興的是,瞄著溫度變化,卷簾機卡點啟閉,秧苗凍不著,長得壯實。

  大棚裝“大腦”,升級成綠色工廠。這幾天,正是給甜瓜追肥澆水的時候,大棚裡卻很安靜。原來,智能植保機在一排排菜架間穿梭,“大腦袋”來回搖擺,水霧彌漫。“用手機設定好路線、時間、用量,剩下都不用管。”老崔算起賬:葉面都能均勻灑上,產量有保障,每座棚還能節省水肥1/3以上。

  “過去靠人力,現在靠算力。”說話間,老崔演示起來,“一個個物聯網傳感器,緊盯作物生長情況,土壤pH值、墒情都顯示在屏上,秧苗啥時候‘喝水’,手機說了算。”

  大棚裡耕種收,都有智能設備幫忙。“棚內溫度超過30攝氏度,就得放風降溫。”不久前,老崔去縣城辦事,看到提示信息後,用手機遠程遙控,智能放風機就“嗡嗡”開啟。

  從土棚到“雲”棚,老崔曾邁過不少溝坎。20年前,蔬菜大棚在壽光興起,老崔跟著砌了幾面土墻,搭幾根木架,掙了不少錢。可後來大夥兒都來學,各地大棚多起來,“咱有的別人也有了,辛苦一年卻賣不上價。”

  促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壽光從“種大棚”到“種技術”,蹚出了一條新路子。“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在當地落戶,政策有扶持。引進人才,與高校院所合作攜手創新,好技術走進千家萬戶,‘一代棚’升級為‘七代棚’。”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介紹。

  “拿我家棚來說,接上‘雲’連上網,智慧管棚用工少了,成本降下去了,產量卻增了三成以上。”老崔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