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或關停或被邊緣化,在走過十個年頭之後,銀行系電商顯現出明顯的疲態。
近日,工商銀行發布兩則公告指出,其電商平台“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以及企業商城公開銷售、商圈銷售、跨境貿易等相關服務,將於6月30日24時停止。
業內人士表示,當下銀行對於電商業務的調整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的理性回歸,後續銀行可通過深化客戶需求、與互聯網電商平台合作、建設自身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等方式,進一步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
工行“融e購”下架
公開資料顯示,融e購是工行在2014年1月12日正式推出的電子商務平台,運營至今已8年,並發展成為涵蓋B2C、B2B等業務且功能齊備的綜合性電商平台。匯集數碼家電、汽車、金融產品、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珠寶禮品、交通旅遊等十幾大品類,支持工行用戶積分抵現支付訂單。
從過往業績看,“融e購”在上線之初取得不錯成績。工行年報顯示,2014年,“融e購”註冊客戶超1200萬人,交易額突破700億元,工行稱“‘融e購’躋身國內電商前列”。此後的2016年-2018年,“融e購”年交易額分別達到1.27萬億元、1.03萬億元和1.11萬億元,其中,2018年交易額僅次於淘寶、京東。截至2019年末,“融e購”用戶達1.46億戶。
2020-2021年,工行年報鮮少提及“融e購”相關用戶和交易額數據。2021年12月,“融e購”進行系統升級,關閉了非自營商品或服務的純現金購買模式。
對於此次下線“融e購”平台業務,工行在公告在中提及原因為“業務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