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而言,預計2022年總人口開始減少,儘管中國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鐵路里程等基建指標都低於日本,但比較人均數據毫無意義,還是應該根據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流向總趨勢來布局“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好在中國早就提出財政支出要“提質增效”,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和可持續。
在基建投資方面,中國更加強調投資新基建,其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中國在新基建、新能源項目方面的戰略布局較早,這也是為何如今在高鐵、光伏、5G、電動車等領域已經實現全球領先的原因所在。但從目前規模巨大的專項債的投向分布看,新基建的投入比重還是偏少,不到1%。期望今後的占比能不斷提升。當然,能源、生態環保、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也十分重要。總之,一定要提高基建項目的投入產出比或投到百年大計的項目上。
與日本相比,中國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還是其中的基建投資,占GDP的比重都很高,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個典型的投資拉動模式。但與日本類似的是,投資都經歷了衝高回落的過程,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在2016年達到80%以後就開始回落,基建投資占比則在2017年以後開始回落,反映出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減弱,中國經濟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
儘管基建投資的占比下降,但政府部門的杠杆率水平卻在上升,原因在於社會運營成本在上升,投資的投入產出比在下降。這就需要提高固定資產投資中的“科技含量”。例如,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中,ICT(指信息、通訊、軟件投資等)的占比僅為10%左右,而美國已過半。說明中國資本投入的構成中,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含量比較低,有待進一步提升。
所以,唯有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保持活力。這方面,日本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