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地均按照《意見》落實細則,包括預售資金如何確定商業銀行、監管賬戶的設立、如何確定監管額度、資金如何使用、企業違規挪用將被追責、釐清三方監管部門各自權責等多方面內容。不同之處在於:一是監管額度的核准方式不同,有的地方按預售總價款的某一比例,也有地方是固定工程造價或工程造價乘以系數;二是在商品房建設過程中,資金支取的工程節點設置方式和對應節點的預售資金監管賬戶餘額要求不盡相同。
為進一步觀察監管要求實施情況,《證券日報》記者以購房者身份,線上咨詢了鄭州市金水區某新開樓盤項目(商品房)的經紀人。對方介紹,“項目計劃2024年底交房,交房時間和交房品質都有保障。”
當記者表示對期房有“爛尾”顧慮時,該經紀人表示,現在監管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預售商品房取得的全部收入,需全部存入監管賬戶,目的就是保交房、防“爛尾”、保障購房者權益。
有鄭州市購房者對記者談及政策發布後最直觀的感受,“現在樓盤售樓處連財務人員都沒有,全都是銀行提供的資金監管賬戶專業POS機,讓人很放心。”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信陽市。李女士介紹,“自河南地區出台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後,所有開發商辦理商品房預售證必須出具資金監管賬戶等詳細信息。”
在明明看來,優化預售資金監管是因城施策、壓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的重要舉措,預計後續其他地區會陸續跟進。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發展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房地產調控政策仍需繼續發力,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階段,需繼續因城施策加大政策優化力度,給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權,降低購房門檻、降低購房成本,如二線城市進一步優化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促進合理住房需求釋放,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