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記載了一則故事:有一位薛姓官員在發燒昏迷中,夢見自己化成一條鯉魚跳入湖水,恰巧遇到漁夫放下的香餌,雖然意識到餌中有鈎,但實在耐不住誘惑,終究還是咬上了鈎。明知是鈎還去咬,就是因為貪欲摧毀了理性,難怪古人說“進明德而崇業,滌饕餮之貪欲”,意在提醒人們修身明德以興業,控制清除貪婪欲望。
說起控制欲望,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嗜魚而不受魚的故事。公儀休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博士,非常愛吃魚。自從魯國國君提拔他為國相後,上上下下認識他的人以及那些有求於他的人,都爭著買魚去送給他。雖然公儀休愛吃魚,但出乎意料,他卻將這些送魚的人拒之門外。他的學生覺得很奇怪,問道,“既然先生這麼愛吃魚,那為何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呢?”公儀休回答,“正因為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敢接受別人送的魚。現在我做國相,自己還買得起魚吃。假如我接受了別人送的魚,辦事的時候就會徇情枉法。徇情枉法,我就會有被革去職務的危險。到那個時候,就是我想吃魚,這些人也不會給我送魚了;我沒了俸祿,自己又買不起魚,那就不可能天天吃魚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個廉潔奉公的好宰相,雖然不能吃別人送的魚,但依靠俸祿能保證天天有魚吃。”學生聽了恍然大悟,出門將公儀休的話轉告給送魚的人,這些人帶著魚紛紛離開了。
古人雲:“快於意者行於雲。”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放縱自己的欲望,則如同浮雲一樣沒有定向,難以成事。欲望是一把雙刃劍,控制得好能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努力拼搏;控制得不好,則容易引火燒身。古往今來,那些缺乏德行修養的官員,當手中權力與貪欲混在一起的時候,人性的致命弱點便暴露無遺。貪欲是人生悲劇的開始,禍根由此埋下,苦果也只能自己吞食。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在欲望面前,領導幹部要自覺自醒,將欲望始終控制在理性之下。要牢記宗旨意識,時刻記住自己是人民公僕,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權力是公權而非私權,堅持剔除“從權力運行中撈取好處”的惡欲。要加強黨性修養,扭緊思想總開關,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境界與格局,以豁達的胸懷看待進退,以超然的境界對待名利。要學會知足、樂在自足,不攀比榮華富貴,習慣於過簡單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領導幹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思社會之責,帶頭自覺做到清正廉潔,帶頭嚴格遵守黨紀國法,主動接受各方監督,涵養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在崗位上履職盡責,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幹事,不辜負黨和國家重托,不辜負人民信任和期待。(作者王傑;本文刊登於《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年9月8日理論周刊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