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食物觀引領林牧漁業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22-09-12 08:50:47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潔說,我國居民魚蝦類平均攝入量遠低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攝入量標準,且城鄉間和區域間水產品消費不平衡。當前,漁業面臨消費不旺、需求尚需恢復和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抬升的挑戰。稻田綜合種養在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也遇到了盲目鋪攤子、發展水平低、運行不規範等問題。2019年以後,部分省份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收縮。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劃,平衡大空間尺度上的水稻產量和稻漁綜合種養收益問題。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的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小龍蝦已上市,水稻茁壯生長。基地負責人黃建新介紹,稻蝦田實現了種養循環,“一水兩收、一田兩用”,小龍蝦吃田間雜草,排洩物還能肥田,水稻基本不施農藥化肥,年均畝產小龍蝦150公斤、水稻550公斤,效益可觀。雙林鎮副鎮長張開榮說,全鎮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1.5萬畝,帶動10多個行政村發展。接下來,將加大新模式開發,引入深加工企業,打造高標準的綜合種養產業區。
   
  構建大食物觀支撐體系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樹立大食物觀,既是對量的補充,也是對質的促進。專家表示,要把推動大食物發展擺上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議程,創設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資源向大食物觀配置。
  
  “農產品供給保障要處理好優先序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葉興慶表示,應重點處理好三方面關係。與農民利益關係方面,在對耕地利用進行行政規制的同時,對承擔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農戶進行補償,對需要優先保障供給的農產品生產給予政策傾斜。與地區優勢關係方面,在強調糧食主產區、平衡區和主銷區責任的同時,探索建立縱向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和橫向的產銷區利益協調機制。與大食物觀關係方面,大食物觀的核心是大資源觀,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從傳統的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
  
  科技對大食物發展的支撐作用也要加強。張天佐說,要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增設適應大食物觀需求的新專業、新學科,盡快培養一批開發利用大食物資源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要加強科技攻關,選准一批有潛力、可突破的領域,依靠科技創新,發掘食物開發潛力,加快研發一批實用成果。要加強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推進產學研推協作,強化政策激勵,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
  
  魏後凱表示,要改變傳統的“重種植業、輕林牧漁業”的傾向。林牧漁業內部差異較大,要從實際出發,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具體包括,確立差異化的現代化指標體系;發揮林牧漁業的多功能性,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融合;加快轉變林牧漁業發展方式,實現良種化、規模化、生態化;加快建立現代林牧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當然,也要處理好糧食安全與林牧漁業發展的關係,尊重自然規律和地方實際,不能一刀切地“退林還耕、退塘還耕、退園還耕”。
  
  陳潔認為,大食物觀本質是多元食物結構和供給體系,涉及打通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問題,要破除思想認識障礙,打破部門分割。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