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好這一問題,在新時代中國音樂評論發展論壇2022年度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社長、教授張伯瑜指出,當前很多人對樂評人存在一定的誤解,有些曲作者、演奏者聽不得批評意見,偷換概念地質問樂評人,你有我寫得好嗎?有我彈得好嗎?要不你來寫?你來演?“其實,這裡有個差別,評論家不是要直接跟作曲家、演奏家對話,而是代表廣大聽眾跟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對話。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是為廣大聽眾寫和演的,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專業作曲家、演奏家的。評論家代表廣大聽眾說話,是他們的代言人。因此,樂評人的評論要讓聽眾信服,這是最大的考驗。”張伯瑜說。
張伯瑜的發言引發了現場學者的廣泛共鳴,同時不少專家進一步補充道,做音樂評論既要講究專業性、建設性,還要講究評論的方式方法。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淑琴認為,當前音樂界建設性的批評是稀缺的。每次受邀評論某些作品,李淑琴都會盡力做到專業客觀,“有問題的地方,我會直言不諱。你提的一針見血,對方也會欣然接受。所以,評論不是不能批評,而是要說到點上,要通過建設性展現專業性,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中央音樂學院人文學部主任、教授何寬釗同樣認為專業性、建設性很重要。他指出,建設性的評論更考驗樂評人的學識、學養。因此,做評論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都要有理有據,有專業度才有可信度。
“很多評論中充斥著‘我感覺’‘我覺得’,這種過於主觀性的評論是不可取的。”中央音樂學院政策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王新華指出,“既然把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學院)基地建在高校,我們就必須體現專業性,不能僅憑觀感做評論,要有大量的案頭工作,做好研究提煉。”
“評論不僅要體現專業性,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尤其在批評時。我對自己有個要求,那就是溫柔地爭辯。既要表達你的觀點,又要找到讓人接受的方式。”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蘭維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