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與藝術活動,既折射出“合作共贏”的萬千氣象,又擴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增進了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來。在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過程中,中外藝術語言交融共生,為中國當代美術繁榮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共享文化成果
憨態可掬的十二生肖、喜慶紅火的燈籠爆竹、生動傳神的戲曲人物……2018年在列支敦士登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展覽上,58件北京畫院典藏繪畫作品,配合文房器物,共同呈現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與美學精神,吸引外國觀衆細細品讀。這也是中國積極與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縮影。近年來,對外展覽創新策展模式,實現地域突破,文物、美術作品、非遺等日益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在展覽與美術作品中得到生動呈現。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系列文化活動之一,“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為主綫,匯聚來自49個國家的400多件珍貴文物,展示亞洲歷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則通過41個國家120名藝術家創作的130件美術作品,展現各國多彩的藝術面貌。張煜創作的中國畫《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便是對這一文明之約的藝術注腳。作品以大會主會場為背景,通過各國參會代表和中外記者交談、采訪、直播、品鑒文物等不同場景的組合,以及明麗的色彩烘托,營造出熱烈的會場氣氛,反映了共賞多元文化之美、共謀文明交流互鑒之道的盛況。
春節文化是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窗口。年均在130餘個國家舉辦約2000場活動的“歡樂春節”,早已成為我國與世界人民共享歡樂、共叙友好的重要橋梁。特別是系列藝術展的加入,以及2015年起由中央美術學院承辦的“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系列活動,以視覺藝術與創意設計為主要媒介,增進中外文化的溝通、對話與理解,傳達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願景。何家英、張見等人創作的中國畫《歡樂春節》,便以三聯畫的形式,描繪了舞獅、放鞭炮、劃旱船、包餃子等傳統節俗,全景式展現了同慶中國農歷新春的情景,體現出春節所蘊含的“和”文化彌足珍貴的時代價值。
越來越多中國當代美術作品“走出去”,展現國家發展的旺盛活力。全國美展獲獎作品進行國際巡展,讓外國觀衆看到了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中國畫、書法、漆藝、園林藝術等在國外產生廣泛影響。中外交流促使中國藝術不斷進行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中外友誼,讓“走出去”的中國故事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