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戲曲:新中國的文化使節
http://www.CRNTT.com   2022-10-28 16:06:23


 

  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最大規模的多邊文化交流活動就是世青節。演員們利用戲曲表演的綜合性特征,化整為零參加比賽,如《獵虎》《拾玉鐲》以啞劇,《三岔口》《雙射雁》《水漫金山》《秋江》以民間舞蹈,《鬧天宮》《雁蕩山》以集體舞,京劇清唱以民族歌唱等變通形式參加比賽。這一時期,在所參加的五屆世青節比賽中,戲曲演員共獲得17項一等獎,獲獎數遠遠超過其他藝術種類。1955年,中國藝術團參加第二屆巴黎國際戲劇節,張春華回憶首場演出:“這一生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法國的演出,它使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文藝戰士、文藝兵。因為事先聽說有人要搗亂,就把《三岔口》放在了開場的第一個節目,而且一定要在四分鐘之內拿下掌聲,我和張雲溪同志決定壓縮某些程式動作,把精彩的打鬥戲提到前面,吸引觀衆。演出開始了,當劉利華和任堂惠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左一右,來來回回對看的時候,觀衆先是捂著嘴樂,隨即掌聲就響起來了。掌聲一起,我趕緊說:‘打!打!’意思是趕緊開打,順勢把氣氛給‘烘’起來。於是張雲溪一個嘴巴過來,我倆就開打起來。經過一番激烈的打鬥,當張雲溪架住我的手時,坐滿三層樓的觀衆‘炸堂’了,他們又是鼓掌又是跺腳,大聲呼喊不休。兩個翻譯場上場下地喊:‘觀衆要求你們再演一遍!再演一遍!’我倆迅速一交流,還是按規矩接著往下進行。再往後演,雷鳴般的掌聲不斷地響起,這樣的場面,哪敢有人出來搗亂啊!”

  新中國成立初期,絕大多數西方國家未與中國建交。1952年,周恩來在駐外使節會上談道:“外交是通過國家和國家的關系這個形式來進行的,但落腳點還是在影響和爭取人民。”“兩國之間的關系,不能單靠職業外交家來進行,更多地應該依賴兩國人民直接來進行。”

  1956年,應日本朝日新聞社邀請,由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運作,以梅蘭芳為團長的中國京劇訪日代表團赴日本,揭開了中日民間交流的新篇章。梅蘭芳、薑妙香、李少春等演出了《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白蛇傳》等25出劇目。代表團在東京、大阪、奈良、神戶、岡山、廣島、名古屋等地演出32場,觀衆達七萬多人次,最後兩場是為救濟日本戰爭中的孤兒和廣島原子彈受災者舉行的義演,觀衆一萬多人,其中站票有兩千多。另在東京、大阪四次電視轉播。臨行前,周總理接見演職員,他談到了兩國的歷史交往、長遠友好的政治意義、此行的方針任務、具體活動方式等,甚至連儀表、禮節、紀律、安全、與國內保持聯系等都詳細囑托。他激動地說:“日本人民是詛咒戰爭、盼望和平的,你們此去一定會受到歡迎。你們的演出,一定會取得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