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細致的考古工作所保留下來的這些基礎性的實地原貌和實物資料,為之後半坡博物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58年4月,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性博物館在西安滻河東岸的半坡村對外開放,開創了大遺址保護的先河。
“一個年輕人,僅僅積累過幾年的田野實踐,就能和自己的祖先們做這麼多對話,這也是在日後60多年鼓舞我努力做好考古事業的精神支柱。”石興邦無數次如此感慨。
與中國考古的“半坡範式”緊密相聯
石興邦與中國考古的“半坡範式”緊密相聯。
“半坡範式”是新中國考古學取得的第一個重要成就。考古學家王仁湘說,半坡是中國全景式聚落考古的一個開端,“面對如此豐富的資料,考古學家得以對聚落布局、生業方式、農業起源、氏族制度、彩陶紋飾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
匯集半坡遺址發掘成果的《西安半坡》考古報告對大量資料進行了綜合研究,為重構半坡人的生存環境、社會生活與精神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說,《西安半坡》是為半坡遺址整理分析所編寫的發掘報告,信息量大、方位廣、研究結論富於啟發性,創立了完美的史前考古報告範本。
先後參與半坡發掘的有200多位考古人,很多成長為中國考古的中堅力量。他們心中都有半坡的位置,更多的考古人在討論半坡文化中成長,也將“半坡範式”推向更廣泛的實踐。
為陝西考古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西安半坡遺址發掘開始,石興邦又主持了山西沁水下川和陝西臨潼白家村兩處重要遺址的發掘,為中國史前考古研究和中國特色考古學體系構建做出重大貢獻。2018年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石興邦榮獲終身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