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評委們除了讓我介紹創業經歷外,還問了一個問題:很多人覺得冬棗是“藥丸子”,你怎麼看?怎麼控制好農藥使用量?我一聽,心裡踏實了——這不正是我多年總結的經驗嗎?我從藥劑種類、配比、打藥時間選擇等方面細細道來,話說得雖然糙了點,但道理和方法肯定沒錯。答完這道題,我心裡穩了很多,順利完成了當天的面試。
如果說有什麼參評的小技巧,我想,那就是答題時一定不能慌神、跑題,要定下心來,把咱掌握的技術講細致、講清楚。不要怕咱的話土,評委們就想在這些“土辦法”中發現有真本事的人。
有了職稱,參與外出交流、授課的機會變多了。我還創辦了農村合作社,生產規模擴大後,大約可以帶動全市50多個冬棗社團、4000多戶農民致富增收。
一人富不算富,人人富才真富。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黨的政策給咱農民打造了平台、創造了機會。我期待,能進一步優化農民評職稱的參評標准,多多增加參評名額,鼓勵大家交流互動、切磋技術,讓鄉村振興的大舞台越來越喜慶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