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下舊聞考》記載:“蓋象至京,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可見其雖稱之為“奴”,但因職責重大,級別不低。不僅如此,其實象奴還有“外快”可撈。晚清黃鈞宰在《金壺浪墨》中就說,有人想進象房看大象的,必須要以錢賄賂之,而象奴教給大象的一些絕技,比如甩鼻子作銅鼓聲,那就得另外加錢才能觀看,“觀者持錢畀象奴,如教獻技,必斜睨象奴,錢滿數,乃俯首昂鼻,嗚嗚然作觱栗、銅鼓等聲,萬眾哄笑而散”。
二、一只大象活活餓死
象奴有象奴的收益,亦有象奴的威風,清代學者方朔在《洗象行》中就有這樣的詩句:“蠻奴馴象如調馬,以鈎為勒隨上下;蠻奴洗象如浴牛,拳毛濕透歸悠游。”象奴對大象的訓練,重點當然不可能放在雜耍上,而是要教它養成好的規矩。
據傳這些大象會按照訓練的水平分成不同的品秩,而根據品秩享受不同的待遇,吃的、用的都不一樣,在皇帝上朝時的站位也不一樣。如果犯了過失,比如不該叫的時候叫了,不該動的時候動了,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柴小梵在《梵天廬叢錄》上有提到“有過傷人者,則宣敕杖之”,兩只大象會用鼻子纏住受杖大象的腿,將它纏趴在地,“杖畢,始起謝恩,一如人意”。此外,大象還有一股傲氣,如果有一象生病不能在上朝時侍立,那麼象奴不能隨便拉頭大象來頂替,必須牽著生病的大象到象房里,找到可供替補的大象,“面求代行,不然,終不往也”。
大象生病,如果病重,耳朵里先會流出油狀物來,“名曰山性發”,這個時候象奴知道大象恐怕是不行了,就先以粗大的繩索將它捆綁住了,然後由“管象坊緹帥申報兵部,上疏得旨,始命再驗,發光祿寺”……這麼一來一回少說也要半個月,大象早就病死了。巨大的屍體腐爛後,“穢塞通衢,過者避道”,那種景象,不僅慘不忍睹,還臭不可聞。
清中期以後,南方長期戰亂,沒有大象進貢到京,朝儀就漸漸中斷了用象,而由於財政支出的緊張,象奴的收入也日益減少,在馴養大象上更不用心。光緒十年,一只發瘋的大象突然衝到西長安街上,傷人又毀了不少東西,據說瘋象用鼻子將一個太監卷起來拋到城牆上,此人當即死亡。折騰到很晚,鑾儀衛才將這只大象捕回去。這之後,大象們慢慢死去,“象房餘一老象,時人有南荒遺老之咏,至己亥,此象亦斃,遂永絕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