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题:對先賢的禮敬直抵人心——記原創昆劇《範文正公》蘇州首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11月26日晚,當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的念白在中國昆曲劇院裡回蕩,《範文正公》首演落下帷幕,台下觀衆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
昆劇《範文正公》由蘇州昆劇院打造,蘇州市範仲淹研究會指導,以四折戲、四種情,將範仲淹“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生動呈現給觀衆。《範文正公》首演,由此拉開了“蘇州名人故事”系列昆劇創作的序幕。對先賢的禮敬,以昆曲擅長抒情的方式呈現,更能打動人心,生發啓迪。
厚重題材如何傳神達意
範仲淹在蘇州出任“父母官”期間,他整治水患、首倡府學、創辦義莊,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如何以一部戲表現範仲淹?“這部劇沒有特別劇烈的矛盾衝突,但昆曲在體現人物特點、講述故事時細膩、婉約,故也特別傳神達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昆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該劇藝術指導汪世瑜告訴記者,《辭母》《作賦》《授課》《夜書》分別表達了母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家國情。
“這部劇時間跨度很大,展現了範仲淹23歲開始到58歲左右的階段。從表演上講,幾乎包含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幾個不同行當,甚至還需要借鑒一些老生的表演手法。”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該劇中飾演範仲淹的俞玖林表示。
結構上,四折戲各成一體又連綴呈現,以範家的家童女婢小樸、小艾貫穿全劇。“最初劇本四折戲分開,缺乏連貫性。若以主持人串場,就會失了昆劇的格調與品位。”國家一級導演、該劇總導演孫曉燕告訴記者,經過反複推敲打磨後,選用家童二人的回憶作為綫索,“這個戲比較厚重,小樸、小艾的解說平添活潑氣氛,更有可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