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冬季已至,銀行估值卻如同迎來春天。
自上月以來,銀行估值出現明顯提升跡象,讓市場各方感受到暖意融融。11月份至今,銀行板塊累計漲幅高達16.18%,在遠超同期上證指數的同時,還進入申萬行業指數漲幅排名前十。這種強勢表現已多年未見。
銀行估值強勁回升的背後,顯然離不開市場對於以銀行為代表的優質國企估值體系認知的改變。
近年來,讓國有企業特別是金融業上市公司最為尷尬的,莫過於普遍存在的估值偏低處境。而這點在上市銀行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銀行估值長期處於低位,始終是各行業中的“副班長”。
但估值長期低迷的主要原因非銀行自身。作為上市機構代表,上市銀行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資產質量方面均表現良好,是資本市場中不折不扣的業績“穩定器”。在回饋股東方面,上市銀行同樣走在各行業前列。僅2021年度,A股上市銀行現金分紅逾5400億元,平均股息率直逼5%,不但遠超A股上市公司平均值,且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甩在身後。
近期,關於國企估值偏低的聲音不斷,而銀行業作為“百業之母”,所占權重幾乎占據國有股的半壁江山。因此,扭轉當前國有企業資本市場大幅“折價”態勢,銀行估值的提升勢在必行,且意義深遠。
當前環境下,商業銀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愈發凸顯。可以看到,無論是在支持國家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普惠金融,乃至最近的紓困房企行動上,均有銀行業迎難而上的身影,他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
正因此,銀行估值區間的重估將有望真正體現出銀行這一優質上市代表所具有的長期內在價值,不但有助於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且對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平台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可以看到,對於銀行估值偏低的判斷近期以來正成為市場共識,除了監管層面釋放出積極信號外,支撐銀行估值提升的實際行動也正在展開。11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大幅流入的行業中,銀行是其中重要一員。與此同時,作為銀行“自家人”的主要股東,也出於對銀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成長價值的認可,紛紛開始進行主動增持。近期,“金融16條”落地、個人養老金啟動實施,在為銀行估值“解綁”的同時,也為銀行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極。
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銀行估值修復空間正在打開,其從歷史低位向合理區間逐步回升將成為趨勢。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呂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