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主義難以為繼
作為烏克蘭危機始作俑者,美國為一己私利而拱火澆油、加劇衝突的做法使其國際信譽和形象更加不堪,美國霸權飽受詬病。美國固守冷戰思維、集團政治和刻意制造分裂對抗的不負責任行為,遭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反對。
——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為自身利益不惜犧牲盟友的自私本性,歐洲增強戰略自主的聲音增強。
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初,歐洲與美國展現出“團結”姿態,對俄態度十分強硬。但很快,歐洲就強烈感受到對俄制裁帶來的反噬效應:能源價格飈升,物價大幅上漲,百姓怨聲載道。美國則趁火打劫,不僅向歐洲高價出售天然氣和軍火,還通過《通脹削減法案》《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等,其中包含巨額產業補貼和遏制競爭的霸道條款,嚴重傷及歐洲利益,引發歐洲國家憤怒。
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何塞普·皮克在西班牙《外交雜志》上發表文章說:“我們歐洲人應捫心自問:是否應該讓美國人來決定衝突進程?是否應該讓我們的和平與繁榮聽命於美國的利益或驕橫恣肆?歐洲承擔後果是否有意義?”
——美國的一些地區盟友拒絕“隨美起舞”。廣大發展中國家頂住壓力,拒絕在烏克蘭危機中選邊站隊。
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美國不斷對中東產油國施壓,要求其增產以壓低油價,但遭到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中東地區盟友冷遇。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與俄羅斯在能源等領域進行合作。總體來看,不少中東國家在外交上更加堅持獨立自主,同時積極推動“向東看”戰略,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美國以衝突為由對俄羅斯實施極限制裁,肆意損害他國利益,令許多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看清美國的自私與霸道。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拒絕對俄實施制裁,獨立自主決定自身對外政策。印度不顧美國施壓大量增購俄原油;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明確表示不會對俄采取制裁措施;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表示,非洲“不希望成為新冷戰的滋生之地”……美國“反對戰爭”網站刊文指出,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僅有約30個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拒絕加入對俄制裁的國家達到160多個。
西班牙政治分析家馬諾洛·莫內雷說:“一個普遍共識是,我們正處於時代轉型中,其特點是美國霸權的衰落和新勢力的出現,這些新勢力在客觀上質疑美國定義的秩序,我們正在向多極世界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