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據新華網報道,《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當地時間20日淩晨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完成相關議程後休會。COP15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20日表示,未來兩年中國將繼續擔任主席國,積極引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目標落地,確保通過的相關決定得到全面落實。
2022年12月19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右四)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右二)等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COP15第二階段全體會議上鼓掌慶祝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經過近兩周的談判磋商,各締約方於當地時間19日淩晨在“框架”目標、資源調動、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DSI)等關鍵議題上達成一致,通過了“框架”成果文件。會議最終通過共計62項決定。黃潤秋在COP15第二階段會議大會主席新聞發布會上說:“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達成的‘框架’是一個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框架。”
他介紹,“雄心”主要表現在:“框架”提出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同時,在資源調動方面,最大的成功是在全球環境基金下設立生物多樣性基金,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到2025年每年提供200億美元、到2030年每年300億美元,并提出到2030年從各個渠道包括從官方發展援助、金融機構、私營部門等方面每年調集2000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此外,“框架”歷史性地將DSI納入推進進程,并提供了下一步路綫圖。
“在務實平衡方面,我們對目標和對支持目標實現的資源調動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和非常精細的把握,不斷探索兩者之間的平衡。”黃潤秋說,基於《生物多樣性公約》附屬機構的技術支持,通過多輪談判和工作組會議後,最終找到了目標和資源調動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
未來兩年,中國將繼續擔任主席國,全面指導并推動COP16之前會間會的相關進程,積極引導“框架”目標落地,包括盡快設立生物多樣性基金,并投入使用;建立DSI惠益分享多邊機制,啓動不限名額工作組,開展相關工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