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需平衡經濟與環保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09:42:07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中國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林文章表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要注重總體規模、分布結構和質量;還要注重傳統硬實力層面的基礎設施、生態層面的環境基礎設施以及軟實力層面的文化基礎設施。中國要實現基礎設施大國向基礎設施強國轉變,需要有效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對各領域、各地區發展的支撐作用。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應人人充分享有、均衡分布
  
  文章稱,作為基建大國,中國多類基礎設施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甚至位列世界第一,但某些領域中的人均基建規模,或單位面積的基建里程規模尚未明顯領先。因此,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不僅體現為國家總體層面的基建大國地位,還應體現為個體層面的人人充分享有並受益。尤其對於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龐大的超大、特大城市,仍需持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韌性。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應是各地區分布均衡的基礎設施體系。近年來,城鄉之間水利等基礎設施差距逐步縮小,但總體基建差距仍較明顯。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布局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基於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國在南水北調、東數西算、西氣東輸等重大項目上已取得明顯成績。但當下東西部之間總體基礎設施的差距仍較明顯,需促進東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均衡分布,擴大西部地區內需及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東西部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提供內在動能。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需由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構成,並服務於高質量發展目標。新基建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5G、城際高速鐵路等新基建領域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還存在提升空間,需補足技術短板,進一步借力新基建促進產業升級。同時,需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有機結合,提升基礎設施體系的整體運作效率。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不僅體現在傳統基建及數字基建等新基建本身的經濟效益、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還體現在基礎設施相關投資的高質量上。因此,要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發展,在適度超前投資前提下,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的質與量。需加強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建設。質量基礎設施是由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組成的體系,包括規則體系等“軟件”以及檢測設備等“硬件”。完善的質量基礎設施將有效衡量並促進提升產品、服務等的質量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需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間關係
  
  文章認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應包括生態層面的環境基礎設施以及軟實力層面文化基礎設施。要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首先需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比如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等。同時,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應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需加強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能源革命。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需注意平衡經濟發展需要和環境保護要求之間的關係。
  
  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國家文化公園、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全國各族人民文化交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同時,要加強孔子學院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數字化時代,還需加強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現代化基礎設施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世界。在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過程中,中國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加強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國際社會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