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3-01-27 09:24:33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近期發布的兩組數據格外亮眼:中國外貿規模2022年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吸收外資規模突破1.23萬億元,繼續保持增量提質態勢。

  面對世界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外貿外資的逆勢上揚,再次證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也充分表明,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就能不斷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格局關係全局。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過去一年,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顯現,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陡然增加,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長遠之策。

  從2020年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到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闡釋“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一系列重要論斷為中國經濟發展把脈定向,是為化解嚴峻複雜的國內外諸多矛盾作出的積極回應、提出的戰略舉措,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和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要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大國經濟的優勢在於內部可循環。中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底氣所在。但也要看到,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唯有立足自身,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不懼國際風雲變幻。

  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要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開放後退、自給自足,而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貿易、投資、人才、技術、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國際循環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要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中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祗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才能妥善應對好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推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