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蒼洱如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http://www.CRNTT.com   2023-02-03 09:20:03


 

  “單純保護洱海不難,單純追求農業高產值也不難,難就難在保護洱海的前提下發展生態高值農業。”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金可默如此感慨。當初,她帶著課題與使命來到古生村,在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一待就是一年。除她之外,還有雲南農業大學、雲南大學等20多家單位、200多位科研人員來到古生村。面源污染解析與防控、高值作物體系構建與優化、綠色轉型與流域戰略……一個個圍繞湖泊保護、綠色發展、產業升級的研究課題,經這些科研專家們的攻堅,正在漸次破題。

  採訪時,雲南大學研究生楊靜放棄寒假休息,留在古生村搞研究。她說:“作物不放假,我們就不能放假。”楊靜嫻熟地開上農用三輪車,載著記者去了油菜試驗田。眼前的田地,一側種了富硒油菜薹,一側是“稻—油”輪作油菜田。施什麼肥、施多少肥、啥時候施肥,要有數據支撐;種什麼作物、怎麼種植,也要有科學依據。這是楊靜的主要科研課題,也關係到洱海流域農戶的未來生計。站在試驗田旁,楊靜介紹:“地要種,水要用,肥少施,循環用。”邊科研、邊種田,邊出科研成果、邊指導農民運用,技術賦能下的科學種田,讓農業成為綠色農業,讓洱海流域成為清潔流域。

  推動洱海保護,是從“一湖之治”到“全域之治”的過程。洱海流域內的人口和企業,有序向巍山、賓川、祥雲等流域外的縣轉移;環湖截污、生態搬遷、河道治理等工程陸續實施;環洱海的村落裡,許多村民當起了濕地管護員、河道管理員、保潔員……從流域內到流域外,從產業轉移到農業轉型,從調整發展結構到優化空間布局,以保護洱海為牽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區域協同與聯動互補的關係,以綠色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從湖水、岸邊、農田、村落到產業,乃至涵蓋流域內外的方方面面,全域治理的實踐對河湖保護具有參考價值。

  碧水清波浮雲影,蒼山洱海入畫來。採訪時,不少人說,守住了洱海,才能談發展。沿著洱海生態廊道緩步走過,猶如珍珠的各古村落相連成串,一邊是碧波蕩漾、一邊是古朴民居,這樣的景象讓人堅信: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細處著手、實處用力、持之以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定能越繪越美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