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考察,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大腦”——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總書記說:“祗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南繁,大批農業工作者周而復始的遷徙之旅。每年9月到翌年5月,他們從各地來到海南,利用這裡獨特的熱帶氣候條件,開展作物種子繁育等一系列科研活動,“南繁”之名由此而來。
眼下,正是南繁時節。讓我們跟隨一粒水稻種子,去觀察從創制材料到育種、制種,它將會經歷怎樣的成長歷程。
取樣——海南三亞
10年辛苦才出一個好品種
有的剛剛播種還是秧苗,有的綠油油在抽穗,還有的已經金燦燦待收割了——走進中種集團三亞南繁基地,你可以一睹各個生長階段的水稻。
“海南的優勢是光溫資源充足,我們在這裡每一兩個月就要播種一次。”中種集團水稻育種助理石義濤是莊稼地裡的好把式,“農民會的,我們都會;農民不會的,我們也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