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海南東方市感城鎮,春節後制種水稻插秧已經忙了一周多。村民們配合熟練,大田裡插秧你追我趕,不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
這樣忙碌歡快的場景,在制種過程中時常出現。整個制種過程,最吸引人的要數抽穗揚花,也叫趕粉。
去年10月底,在這片田中,記者就目睹了一次趕粉的場景。天空放晴,溫度升高,稻田裡的父本和母本材料開花吐蕊,淡黃色的小花點綴著淺綠色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40米長的繩子,呈一道弧線懸在稻穗上。兩名工人各執一端,快步平行向前走,繩子所過之處,稻穗碰觸,雄蕊抖動,花粉飄向母本雌蕊,霎時田間蕩起道道淺黃的粉霧。
海南農樂南繁科技公司總經理王仕明介紹:“育種是帶一包種子來,背一包種子回去。制種可不一樣,制種1畝地能供100多畝大田用。”
制種流程多,要倒排工期播種,讓父母本花期相遇。比如,荃優607的父本播種到開花需要100天,母本需要80天,所以父本要提前20天播種;之後不斷觀察葉期,分析花期,有時候還要通過水肥等進行調節,確保花期相遇。
“人工趕粉能提高雜交水稻的結實率。”王仕明介紹,多年前,來自江西萍鄉市的“制種大軍”在海南曾有10萬人之多。近些年,國家振興種業,萍鄉也出台了制種大戶補貼叠加種糧補貼等舉措。受此鼓舞,不少在海南制種的江西農民已返鄉發展。
“育秧插秧,抽穗授粉,收割曬種,選種包裝,我打小就會。”王仕明跟著父輩到海南制種已經20多年了,皮膚曬得黑紅,講起話來慢條斯理。他所在的東方市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百萬畝感恩平原土地肥沃,“冬季制種每年12月底開始,第二年4、5月收種,剛好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下秧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