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本
共享數據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記者 岳林煒
2023年1月,日本農業與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以下簡稱日本農研機構)正式宣布,該機構開發的互聯網應用接口“農作物生長和產量預測工具”已進一步擴大所覆蓋的農作物品類,在此前西紅柿、辣椒、黃瓜3類大棚作物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露天種植的卷心菜、生菜、西藍花、菠菜、洋葱、大葱等6個蔬菜品種。終端用戶可以根據當地一段時期內的光照情況、氣溫水平等,獲得較高精度的蔬菜生長和產量預測結果,進而更加科學地指導生產銷售。
“農作物生長和產量預測工具”所需的各類農業基礎數據,如各種農作物生長和收穫模型數據,以及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日照時間、溫度等環境數據,由日本農研機構近年來大力推進的“農業數據協作平台”提供。該平台自2019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已吸引500多家企業、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及行業組織成為會員單位,收錄了各方共享的大量農業基礎數據。平台通過“農作物生長和產量預測工具”等互聯網應用接口,將相關信息發送給農業數據應用開發的企業和團體等,形成了B2B2C的服務模式。
目前,平台還提供氣象、農田、農機、農藥化肥、病蟲害診斷等不同場景的互聯網應用接口,涵蓋農產品種植、流通、銷售等全鏈條。在此基礎上,日本農業領域近年來出現了多個農產品流通銷售相關的數據服務應用程序。這些程序以可視化形式反映了當下特定農產品在某個或多個地區市場銷售量、銷售價格等數據及變動趨勢,不僅為流通環節的銷售商提供進貨定價依據,也可以為生產環節的農戶制定采摘出貨計劃提供參考。
隨著“農業數據協作平台”等數據平台的推廣應用,日本智能農業數據共享如今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日本野村集團長期從事智慧農業研究的主任研究員周旋表示,日本農業數字化轉型起步雖晚,但近年來在共享農業數據預測農業生產、指導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獨具特色。未來,日本將進一步以數字化服務鄉村治理和轉型,在減輕農業勞動強度、提高農作效率及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進一步發揮潛能。
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日本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為303億日元,較上年度增加22.4%。農業雲平台的使用人數不斷增加,旨在降低施肥量的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也正在得到普及。此外,為緩解農業人口持續減少壓力、降低農業勞動強度,農業機器人也已通過實證試驗,未來將進入商業推廣階段。報告預計,今後在5G通信技術取得進展的基礎上,智慧澆灌管理、農業機器人、農業遙感等數字技術或將進一步推動日本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的普及應用,幫助日本於2028年將智慧農業國內市場規模擴大一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