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修鞋、理發、配鑰匙、社區菜店……看上去普通的小攤小店,在城市生活中卻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規範發展,既關乎經濟,更關乎民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日前表示,近年來,商務部積極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出台指導意見和建設指南,在全國確定兩批共80個試點地區,指導推動試點工作加快落地。截至目前,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便民生活圈1402個,涉及商業網點28萬個,覆蓋居民社區2766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試點地區生活圈的商業網點布局更加均衡,設施業態更加豐富,市場主體更加壯大,服務功能更加全面,居民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據束玨婷介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是保障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的重要載體。對此,商務部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重點完善社區消費的供給設施。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一圈一策,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例如,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範有序回歸百姓生活,讓適老化服務、休閑娛樂等設施更加豐富,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
——重點推動社區消費的場景創新。順應消費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推動一刻鐘消費服務圈、養老托育圈、休閑文化圈等各類服務功能更好融合,發展一批智慧商店等新業態,引導便利店、社區超市“一店多能”,拓展便民服務,推廣網訂店送、即時零售等綫上綫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重點培育社區消費的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綜合服務型的商業中心、鄰裡中心,鼓勵連鎖企業門店進社區,支持開展社區促消費活動,激發市場活力。
“我住在嘉定區,雖然菜店、五金店、裁縫店、便民理發等基礎功能的小店比較多,但感覺健身房、咖啡館、美容院、電影院等有些匱乏。”在上海工作的李童告訴本報記者,近幾年高品質社區服務的選擇確實多了一些,希望便民生活圈能够更加成熟,更好滿足年輕人追求精致生活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