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貿基地發揮出口“領頭羊”作用
主持人:農業農村部開展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趙學盡(農業農村部貿易促進中心聯絡合作處處長):為發揮農業貿易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重要作用,推動農業貿易提質升級,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以下簡稱“國貿基地”)認定培育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時期,建設500個左右國貿基地,培育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度高、生產標準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認可度高、綜合服務水平高的農業外貿骨幹力量。通過與國內外市場雙向有機銜接,把國際要素、先進理念、市場渠道、品牌效應傳導至國內產業鏈上中游,實現“以外促內”,提升中國農企和農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截至目前,已認定231家國貿基地。
兩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國貿基地建設圍繞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和國際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水平,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領頭羊”作用進一步發揮。
一是積極開展國際認證認可,獲得更廣泛的國際通行證。國貿基地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除GAP、HACCP、GMP、ISO系列等管理體系認證外,重點對標國別類、產品類、宗教類等認證內容,建立目標市場認可的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目前,國貿基地企業認證範圍已覆蓋傳統出口市場,如美國FDA認證、日本JAS有機認證、歐盟REACH有機認證、北美OMRI有機認證、英國BRC全球食品安全認證、加拿大COR有機食品認證。在踐行農業可持續發展上,國貿基地企業還涉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領域,並將獲得新興國家的衛生註冊出口資質等納入關注,為開拓多元市場打好基礎。2022年,農業農村部指導了一批國貿基地獲得海關AEO認證(經認證的經營者),盡早享受48個國家和地區的通關“綠色通道”優惠,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出口競爭力。
二是加快業態模式創新,開啟多輪驅動。面對國際貿易大環境的困難挑戰,國貿基地積極採取不同措施,拓寬市場渠道。山東省打造“國貿基地+產業集聚區+出口企業”三位一體農產品出口新引擎。安徽省黃山王光熙鬆蘿茶業等國貿基地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新業態拓展海外茶葉市場,實現出口量額齊增。廣東省以湛江國聯為代表的水產類國貿基地,河南省以華英農業為代表的畜禽類國貿基地,從消費需求出發,適時研發特色預制菜肴,不斷改進加工工藝,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深受歡迎,還走出國門,成為傳遞中國味道的重要載體。2022年,兩個基地均實現30%的出口增速,在促進農產品食品化,食品國際化發展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
三是加大自主品牌培育,提升國際知名度。品牌是質量、技術、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農業農村部積極引導國貿基地企業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聯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為200多個國貿基地產品簽發《出口商品品牌證明書》,將經認證的基地品牌收錄進多語種的“農產品出口商品品牌認證企業及產品名錄”,形成優勢農產品出口品牌集群,並通過駐外代表處、駐華使館、駐外使領館等渠道,對外宣介獲證農產品企業及產品品牌,助力國貿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去”。蒙牛乳業、安琪酵母、洽洽食品、隆平高科等國貿基地企業的海外商標註冊數量均已超過200件。
四是增強聯農帶農,賦能產業升級。國貿基地企業積極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不斷創新聯農帶農模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助力小農戶連接大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洽洽食品將最初的“公司+農戶”,逐步優化為“公司+育種機構+推廣合作人+種植戶”的網絡式訂單農業體系,通過引入合作社、種業公司、農資、兵團農場等,將小農戶組織起來抱團簽約,形成小農戶、多主體、大群體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分工體系,通過穩定的原料回收保障和專業的種植指導,為合作種植戶每畝增收約1000元,幫助2萬戶農戶實現致富。貴茶集團牽頭組建由61家成員企業組成的“貴茶聯盟”,採用“龍頭企業+聯盟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幫助茶產業覆蓋區域內超過50%的精準脫貧戶實現脫貧目標。新疆冠農果茸積極推行“互聯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搭建起冠農“小鐵牛”數字農業產業振興服務平台,建立數字化生產示範基地,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海南翔泰漁業的“公司+農民入股”模式,實施產業資金入股扶貧,吸納澄邁縣7個鄉鎮86個村委會1518戶貧困戶參與,通過“固定收益分紅+勞動就業”方式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推動農產品貿易多元化發展
主持人:我國農業貿易規模逐步擴大,但大而不強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個問題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孫東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出口農產品有一定競爭力,但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合作夥伴也局限於少數國際大糧商,這種農產品貿易格局潛伏著一定風險,我國農業貿易大而不強問題比較明顯。為此,需要拓寬視野、延展內涵,將農產品貿易多元化納入貿易強國建設予以積極推動。農產品貿易多元化是未來我國建設農業強國、培育農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增強農產品貿易可靠性和韌性的重要增長點,需要從我國的國情農情出發,堅持農產品貿易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提高農業素質、農產品品質和農產品競爭力。
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推進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確保我國農產品供給安全和市場穩定的重要路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農產品貿易強國,不僅要遵循農業強國發展的一般規律,更要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依托我國農業大國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穩定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作為我國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依據我國國情農情和農業資源禀賦特徵,主動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努力實現農產品進出口多元化、貿易結構多層次、貿易夥伴多元化,增強農產品貿易穩定性和市場韌性。
培育世界一流農業企業集團,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對標國際四大糧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農業企業集團,做大做強主要糧食企業,掌握農業技術研發、種植、糧食收購倉儲與運輸、糧食深加工、產品倉儲運輸與銷售等的糧食產業鏈,在種子、化肥、農產品等環節建立自己的運輸通道,實現集團化一條龍運作,在適度進口土地資源密集型農產品的同時,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生產和出口,推進農產品貿易產品、合作夥伴多元化。同時,加大對農產品貿易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參照國際標準、瞄准國際市場,優化升級農產品生產與貿易結構,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農業數字產業、農業服務貿易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以優質、優價取勝,增強農產品出口競爭力,並以此作為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以及優化農業結構的切入點。
推動公平對等的開放與合作,推進農業“走出去”戰略。從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階段特徵、競爭力狀況和農業強國建設需要出發,積極推進戰略性農業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有關國家合作,通過中長期經貿協議安排等,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公平對等的農業開放格局,拓展多雙邊合作機制和農業貿易便利渠道,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貿易多元化,改變進口來源地相對單一、容易受制於出口地政策和產量變化的國際貿易格局。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合作機制和農業貿易便利渠道,進一步推進農產品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把農業“走出去”作為提高進口調控能力的舉措,將“走出去”與進口多元化戰略有機結合,促進“走出去”企業在目標國家(區域)的農產品生產和進出口貿易能力,以此建立穩定多元可靠的農產品進口渠道。
加強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研究,完善農產品貿易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快提升對國內外農產品生產、消費、價格、貿易等信息體系的服務能力,分品種建立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資料檔案,定期發布國內外農產品生產、消費、價格、品質、貿易動態等監測、預警信息。有側重地選擇主要國家跟蹤研究其農業政策動向及農產品市場狀況,研判農業生產和貿易形勢變化,及時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