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近期,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各成員國圍繞2025年後國防開支標準展開磋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聲稱,鑒於北約目前面臨的緊迫安全形勢,各成員國應將年度國防開支占本國GDP2%的預定目標視為“最下限”而非“最上限”。
在俄烏衝突呈現長期化、複雜化的背景下,北約抬高國防開支標準、持續加碼對烏軍援的做法,不僅將激化衝突局勢、不利於早日實現“停火止戰”,更會對歐洲地區安全局勢造成嚴重衝擊與破壞。同時,歐洲“戰略自主”進程也將因為美國及北約的戰略裹挾而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
占GDP2%不再是“最低目標”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北約成員國曾同意在2024年將軍費占各自GDP的比重提升到至少2%。但在具體執行中,各國的步調與節奏不盡相同。美國對部分歐洲盟友搭安全“順風車”的做法十分不滿,多次進行指責。
不過,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一向對增加國防開支消極的歐洲國家開始轉變態度,競相增加國防開支。據北約官方統計,2022年北約年度國防開支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預計至少有19個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將在2024年超過GDP2%,接近北約全部成員國數量的三分之二。
具體來看,美國、德國、法國是北約上調國防開支標準的重要推手,是輿論上的“造勢者”和行動中的“領頭羊”。目前,美國年度國防預算占本國GDP比重高達3.5%,不僅遠高於北約設定的2%的最低標準,更超出其他所有成員國軍費開支總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今年1月表示,為推進法軍以適應未來高強度衝突為基準的轉型建設,將把2024年至2030年的國防預算總額提升至4130億歐元,較上一個七年周期增長約三分之一。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要求將2024年國防預算增加100億歐元,以應對俄烏戰事產生的額外支出,並稱2%的開支標準僅應作為北約採取進一步措施的基礎,這顯然在為後續追加資金投入造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