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引導“小修小補”業態發展
既有條件下,如何引導“小修小補”服務回歸百姓生活?於洋認為,租金成本是最大阻礙因素,此外,傳統的城市治理思路,或者手法手段存在過度清理現象,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其發展。
於洋表示,“小修小補”回歸社區生活需要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形成更加靈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規範與引導業態發展。“例如,通過稅收減免房租減免補貼等方式,減少從業者的經營成本,鼓勵他們多開店,同時進行一些免費的行業培訓,讓行業與時俱進。”
張友浪建議,一方面,可以考慮在社區或者馬路邊上劃出固定位置、確定固定的擺攤時間,並提供線上或線下服務,方便流動商販及時做好相關登記。另一方面,從業者本身也要不斷更新理念,發展出相對於網購和線下商店有比較優勢的個性化服務。
記者瞭解到,為給“小修小補”留下更多生存空間,有的地方探索打造便民棚、設立規範化便民服務點、便民工坊等。近日,杭州上城區一社區將核酸檢測亭改造為修補鋪,提供配鑰匙、補衣服、理髮、磨刀等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表示,建設包括“小修小補”業態在內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應不同於以往的街邊自由市場。
“社區可以開辟專門的走廊場所為生活攤點,保證持續性和便利性。同時,配鎖、修鎖一類的活動,應在社區當地的派出所和社區的居委會進行備案,增強可溯源型的追蹤管理,保障安全性。此外,可以採用標準化、評測化方式,以獎代補,盤活業態。”魏翔說。(來源: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