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指港人家庭不吃不喝18.8年可實現上樓願望,但現實是想住好點,隨時需要“翻倍”。資料圖片
|
百物騰貴 抵消樓價跌好處
不過,本港市民面臨多項公共事業收費上調,包括巴士及港鐵上調車費、兩間電力公司加電費等等,以及全球通脹令生活成本上升,將抵消部分樓價下跌所帶來的負擔紓緩。
另一方面,雖然去年本港受疫情、加息及股市大瀉三重打擊,但根據利嘉閣地產研究報告,去年一手私宅登記平均售價約1,128.92萬元,按年下跌16.6%,而每宗二手私宅登記平均售價則約904.03萬元,按年微跌近1.4%,金額顯然大幅拋離上述一個家庭不吃不喝18.8年的儲蓄,意味著“想住好點”的一般小市民仍需要付出更多,甚至“翻倍”的努力。
Demographia也提到,大多數城市之生活成本差異,都可以解釋為房屋負擔能力的差異。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許多國家及地區陷入的房屋負擔能力和生活成本危機,與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負擔變差 中產被迫外遷
報告還指出,房屋負擔能力惡化對於中產階級是一種生存威脅。中產階級面臨的生活成本上升,以不斷上升的房屋價格,是“中產階級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隨著住房變得更加負擔不起,家庭會遷移到更經濟實惠的市場。這一點可以從美國和加拿大的住房市場中的淨遷移現象觀察得到,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市場,以及多倫多和溫哥華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