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條件就是台灣的執政者,不管是誰,願意為美國徹底犧牲。台海發生戰爭,台灣的執政者一定是最辛苦的,可能會誤判大陸。但我不覺得台灣的執政者會刻意製造台海衝突而無所畏懼。所以即使“抗中保台”作選票極大化的策略是有效果,但如果可能引發真的兵凶戰危,我認為“抗中保台”的支持度未必會高。
第二個條件,大陸願意配合步入美國設下的陷阱,即明明知道美國是想利用台海問題來牽制大陸,扼殺中國的發展,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陸明明知道這樣還願意踏入美國的陷阱?
第三個條件,以台灣的角色,不管經濟角色、台海的運輸線角色以及盟國的角色,包括ICT跟半導體供應角色,美國可不可能在台海開戰後不受重創、還可以全身而退?
這三個條件同時要成立,我覺得根本不可能。所以台海要避免的是意外的發生、擦槍走火。外界不用刻意去擔心美國會打台灣牌、會造成台海的戰爭衝突。從短期來看,這個議題本身並不存在。因此我們在思考台海議題時要很清楚:和平既然是主旋律,大家對和平是有共同看法的,就要清楚哪些東西有助於和平,哪些東西對和平沒有裨益的、需要揚棄。
最後,我覺得兩岸的關係政治上可以有分歧,從1949年到現在都有分歧,但關鍵是不要刻意去製造人民之間的誤解、對立或仇恨,包括兩岸年輕人之間的誤解、對立或仇恨,因為以中國大陸目前的政治現狀,大陸14億人占地球人口的19%,又處在台灣的周遭,如果對台灣存有誤解、對立、仇恨,台灣想要永保安康,難度非常高。因此,我們要正確區分清楚政治上的分歧跟人民之間的誤解、對立、仇恨,兩者就算不能夠完全區隔,也要有所作為。這樣才能夠回復到民眾厭倦的藍綠意識形態對立,民主化竟然無法解決台海議題,反而讓這個議題繼續發酵。
全世界很少有一個社會的內部選舉會有如此明顯的所謂“中國因素”,包括美國朝野兩黨在對中國的議題上也沒有很大的分歧,可是台灣卻涇渭分明。因此台灣很多人都希望在藍綠之外,或許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以走,我相信第三勢力在兩岸議題相較於其他議題,還是有一些空間的。 |